一个在华北平原,一个在沙漠边缘。
河北邢台市与新疆若羌县,因为对口援疆紧紧联系在一起,携手共进。自1998年首次援疆,特别是2005年对口帮扶若羌以来,226名援疆干部人才像一棵棵胡杨一样扎根若羌,与若羌广大干部群众结下深厚的亲情和友情,2024年更是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系列援疆工作,谱写了一首“邢若一家亲”的友谊颂歌,奏响了两地团结奋进的和谐旋律。
产业援疆:种下发展的种子
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推动若羌县发展的第一动力,2024年度援疆项目到位资金4643.08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坚持援疆资金重点向民生、基层领域倾斜,深入实施双创中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若羌,先后举办推介会6次,协调产业对接交流5批40余人次,投资意向8个,总投资突破10亿元,若羌新城“6+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学谋划和精心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实施冷链物流、新材料孵化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6个,助推若羌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矿山建设,为若羌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图片
立足若羌县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在红枣产业方面,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延长产业链,提高红枣附加值。同时,鼓励探索特色农产品种植,如香菇、软枣猕猴桃、耐碱小麦“捷麦19”“捷麦20”等,取得有效进展。众多农户通过参与特色产业种植,收入大幅增加。
吾塔木乡红枣种植户艾合买提·吐尔迪说:“在邢台援疆企业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对红枣种植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提升,让我们种植户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教育之光:照亮若羌学子未来
教育乃国之大计,也是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援疆硕果累累,邢若学校“结对共建”不断深化,“河北名师援疆行——邢若人才交流会”有序开展,引进邢台学院支教大学生8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1名援疆教师参加2024年自治区课程思政大赛荣获优秀奖,巴州课程思政大赛荣获一等奖。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推动若羌县技工学校与邢台技师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依托邢台技师学院雄厚师资力量,完成实训基地和6个实训室建设,开展“互联网+教研交流”活动,推动邢台若羌双方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结合若羌实际,在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在援疆教师协助下,若羌县技工学校实施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邀请教育专家授课,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支教教师们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若羌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在“师带徒”模式下,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援疆教师李利娟说:“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担负着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的使命,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会再接再厉,把一腔热血奉献给边疆教育事业,以卓越的奉献书写自己人生最灿烂的一页,坚定坚决完成援疆光荣使命。”
文化润疆:编织民族交融的纽带
“文化润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团结。在若羌县,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的实践。援疆干部深入挖掘若羌的文化资源,60余件文创产品参加若羌县2024年红枣产业宣传推介会;组织非遗普查,“楼兰书法”“沙漠烤肉”“火炭羊肚包肉”“火炭肉馕”4个项目成功申报为州级非遗项目。
举办“盛世中华冀疆情深”等文艺汇演活动,搭建各族干部群众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铭记援疆使命·争创巾帼先锋”为主题“同跳一支舞”舞蹈比赛、民俗乐器表演、文化馆展品等参观活动。世界级非遗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人走进若羌,若羌演员阿力木江拜师邢台国粹大师王波,学习非遗“变脸”技艺,如今已成为巴州文艺演出保留项目,喀什地区歌舞剧团艾孜热提·约麦尔也慕名来若羌拜师。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若羌县的文化生活,还让若羌县的居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得两地交流交融再上新台阶。
若羌县若羌镇文化社区居民阿布拉江·麦麦提说:“我观看了邢台艺术家带来的精彩节目,真的是太开心了。通过本次文化交流,加深了邢若两地人民的友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各族群众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民生援疆:温暖民心的阳光
民生援疆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医疗是民生援疆首要任务,援疆医生为若羌县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邢台市多家医院与若羌县人民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成功开展了甲状腺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DSA引导下微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等9项诊疗新技术。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在援疆医生的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焕然一新,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让当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定期的体检、健康咨询和慢性病管理服务。众多援疆医生团队走村入户,开展“援疆专家下基层,爱心义诊暖民心”义诊、送药下乡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贴心的健康管理建议。图片
若羌县吾塔木乡依格孜吾斯塘村村民杨贵明说:“援疆医生的建议确实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对自己的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心里踏实了很多,医疗专家能上门问诊,对我们来说真是方便多了,暖心又感动。”
医疗援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为若羌县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也进一步促进了邢若两地医疗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为编织民族交融的纽带增添了新的内涵。图片
援疆工作是一部充满深情与担当的奋斗华章,是两地人民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2024年,产业、教育、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的援疆成果斐然,这不仅为若羌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在邢台市与若羌县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滋养下,若羌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两地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个在华北平原,一个在沙漠边缘。
河北邢台市与新疆若羌县,因为对口援疆紧紧联系在一起,携手共进。自1998年首次援疆,特别是2005年对口帮扶若羌以来,226名援疆干部人才像一棵棵胡杨一样扎根若羌,与若羌广大干部群众结下深厚的亲情和友情,2024年更是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系列援疆工作,谱写了一首“邢若一家亲”的友谊颂歌,奏响了两地团结奋进的和谐旋律。
产业援疆:种下发展的种子
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推动若羌县发展的第一动力,2024年度援疆项目到位资金4643.08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坚持援疆资金重点向民生、基层领域倾斜,深入实施双创中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若羌,先后举办推介会6次,协调产业对接交流5批40余人次,投资意向8个,总投资突破10亿元,若羌新城“6+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学谋划和精心培育特色产业项目,实施冷链物流、新材料孵化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6个,助推若羌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矿山建设,为若羌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图片
立足若羌县资源优势,大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在红枣产业方面,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延长产业链,提高红枣附加值。同时,鼓励探索特色农产品种植,如香菇、软枣猕猴桃、耐碱小麦“捷麦19”“捷麦20”等,取得有效进展。众多农户通过参与特色产业种植,收入大幅增加。
吾塔木乡红枣种植户艾合买提·吐尔迪说:“在邢台援疆企业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对红枣种植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红枣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提升,让我们种植户年收入有了大幅增加。”
教育之光:照亮若羌学子未来
教育乃国之大计,也是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援疆硕果累累,邢若学校“结对共建”不断深化,“河北名师援疆行——邢若人才交流会”有序开展,引进邢台学院支教大学生8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1名援疆教师参加2024年自治区课程思政大赛荣获优秀奖,巴州课程思政大赛荣获一等奖。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推动若羌县技工学校与邢台技师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依托邢台技师学院雄厚师资力量,完成实训基地和6个实训室建设,开展“互联网+教研交流”活动,推动邢台若羌双方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结合若羌实际,在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为持续推进职业教育水平提升,在援疆教师协助下,若羌县技工学校实施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定期举办教师培训班,邀请教育专家授课,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支教教师们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若羌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在“师带徒”模式下,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援疆教师李利娟说:“作为一名援疆教师,担负着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的使命,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会再接再厉,把一腔热血奉献给边疆教育事业,以卓越的奉献书写自己人生最灿烂的一页,坚定坚决完成援疆光荣使命。”
文化润疆:编织民族交融的纽带
“文化润疆”是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团结。在若羌县,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的实践。援疆干部深入挖掘若羌的文化资源,60余件文创产品参加若羌县2024年红枣产业宣传推介会;组织非遗普查,“楼兰书法”“沙漠烤肉”“火炭羊肚包肉”“火炭肉馕”4个项目成功申报为州级非遗项目。
举办“盛世中华冀疆情深”等文艺汇演活动,搭建各族干部群众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铭记援疆使命·争创巾帼先锋”为主题“同跳一支舞”舞蹈比赛、民俗乐器表演、文化馆展品等参观活动。世界级非遗王其和太极拳传承人走进若羌,若羌演员阿力木江拜师邢台国粹大师王波,学习非遗“变脸”技艺,如今已成为巴州文艺演出保留项目,喀什地区歌舞剧团艾孜热提·约麦尔也慕名来若羌拜师。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丰富了若羌县的文化生活,还让若羌县的居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得两地交流交融再上新台阶。
若羌县若羌镇文化社区居民阿布拉江·麦麦提说:“我观看了邢台艺术家带来的精彩节目,真的是太开心了。通过本次文化交流,加深了邢若两地人民的友谊,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各族群众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民生援疆:温暖民心的阳光
民生援疆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医疗是民生援疆首要任务,援疆医生为若羌县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邢台市多家医院与若羌县人民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成功开展了甲状腺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DSA引导下微创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等9项诊疗新技术。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在援疆医生的帮助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一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焕然一新,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让当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定期的体检、健康咨询和慢性病管理服务。众多援疆医生团队走村入户,开展“援疆专家下基层,爱心义诊暖民心”义诊、送药下乡等活动,为居民提供贴心的健康管理建议。图片
若羌县吾塔木乡依格孜吾斯塘村村民杨贵明说:“援疆医生的建议确实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对自己的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心里踏实了很多,医疗专家能上门问诊,对我们来说真是方便多了,暖心又感动。”
医疗援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为若羌县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也进一步促进了邢若两地医疗卫生事业的交流与合作,为编织民族交融的纽带增添了新的内涵。图片
援疆工作是一部充满深情与担当的奋斗华章,是两地人民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实践。2024年,产业、教育、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的援疆成果斐然,这不仅为若羌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地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在邢台市与若羌县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滋养下,若羌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两地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共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