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若羌县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聚焦若羌

【巴音郭楞日报】万木长承新雨露——若羌县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5-03-18 11:28
来源:巴音郭楞日报
[ 打印 ]
【字体:
分享: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实现共同富裕。

在共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这是若羌县在探索共同富裕中形成的共识,更是该县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领悟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体现。这种共识,让广大农牧民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

3月10日,吾塔木乡用集体资产创建的枣安驿站酒店实现了首季开门红,这个乡发展村集体经济又有新思路。

3月10日,若羌县吾塔木乡村民吐迪古丽·库尔班(中)在枣安驿站酒店上班。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邹焰忠摄

探索中形成多元聚能

一户一策意在增收。

抱团发展志在共富。

一个是对症下药的良方,一个是共同致富的大手笔,两者在同频共振中形成互补之势。这也是若羌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千家万户”探索出来的多元聚能的发展之路。

3月10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村集体经济的干部王飞、吾塔木乡党委副书记俞云杰、该乡果勒艾日克村党总支书记王俊,分别介绍了若羌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中,探索总结出的多元聚能经验。

3月10日,若羌县吾塔木乡果勒艾日克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办起的纯净水厂正在运行。

目前,该县20个村全部建起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股份合作社),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载体。全县村集体经济总资产3.3亿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79.29万元。

农牧民增收一户一策。

村集体增收一村一品。

果勒艾日克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探索出了7种聚能发展的模式,既以村集体土地发包,建设大棚、红枣风情园、枣乡酒店,创建纯净水厂、星火房屋租赁有限公司,又入股红石榴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去年该村集体经济达225万元。

“我们每年给农民三次分红……”王俊介绍,股份合作社入股村民1245人,每人持股1份,村委会投资最多,成最大股东。每年红枣丰收后,股份合作社拿出红枣总产量的30%进行实物分红,合作社再从红枣售后的纯利润中拿出20%分红,村委会又从股份合作社的股份收益中拿出部分红利分红。

现该村股份合作社又在拓展机械租赁、劳务服务等业务,让村集体经济更壮大,村民增收的幅度更大。

该村是若羌县多元聚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缩影。

这种发展模式也在全县各村“复制”,村集体土地发包、机械租赁、闲置房屋盘活、参与文旅产业投资等,共同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发展村集体经济,这边风景独好。

引领中注重市场运作

党建引领天地阔。

市场运作活力强。

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若羌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特色。党建引领体现在,党建+思路+赋能,引领共同致富;市场运作体现在,股份合作社依市场规律和法治程序运作,借无形之手撬动经济杠杆,村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村民也通过多种增收渠道,腰包越来越鼓。

铁干里克镇党委委员、努尔巴格村党支部书记冯恒德,铁干里克镇副镇长、铁干里克村第一书记马望杰,托格拉克勒克村第一书记艾合麦提江·吐尔逊分别介绍了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党建引领和市场运作的特色。

努尔巴格村村委会将办公楼、办公设施评估作价为500万余元,投资成立股份合作社,全村百余名村民又以持平均的虚拟股份入股合作社,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结成了增收致富共同体。股份合作社又借市场无形之手,建起了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厂,盘活了库房、门面房、闲置场地,一年资产性经营收入40多万元。股份合作社又帮村民流转土地种植黑枸杞、开餐馆和民宿、从事运输以及建筑业务,给村民增加了一份务工收入,实现了各展其能又抱团发展。

“一年收入几十万吧……”3月11日,该村村民王杰说,她在股份合作社的帮助下,开了一家民宿,经营得不错。

一村一名,各有千秋。

铁干里克村股份合作社在招商引资中,与一家商贸公司合作,成立了铁克商贸有限公司。托格拉克勒克村股份合作社又出资成立了劳务队,让村民流转土地后,又增加了一份工资性收入。

这三个村各具特色的运作模式,是若羌县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代表。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发展思路,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宽;股份合作社在市场化运作中,因为有思路赋能,不断拓宽了增收渠道,也创新了增收方式。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思路+行动,更能让愿望变成现实。

共富中促进手足相亲

龙腾虎跃展风采。

快板曲艺更情深。

这个风采是村集体经济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村民精神生活,焕发出来的活力;这个情深,也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赋能,各民族在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血更浓,情更深。

该县20个村分别依托股份合作社,带领村民实现两个共同富裕,这就是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富口袋的结果是村民手中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而富脑袋更多体现在,村集体经济直接支持开展各具特色的交往交流交融的融情文体活动,以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村民教育好下一代,不仅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要学好本领,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

“嗵嗵嗵……”

3月11日下午,一阵锣鼓声从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的秦腔文化馆里传出来,村民卡米力·牙生、玉素甫·买买提吐尔逊麻利地套上狮头狮尾,娴熟地舞了起来。秦腔文化馆负责人李鹏举、舞狮舞龙教练徐林德在一旁悉心指导,纠正动作。

“好!”围观的村民和游客不时发出叫好声。

3月11日,若羌县吾塔木乡西塔提让村秦腔文化馆负责人李鹏举指导村民练习舞狮。

西塔提让村党总支书记李大亮说,去年该村集体收入109.2万元,村里有秦腔队、舞狮舞龙队、文艺小分队,每年村委会都要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五六万元,支持开展各种融情文体活动,仅为购买舞狮舞龙的道具、服装就出资了17万元。

因为有了村集体经济的支持,村民参与的各种融情文体活动多了,也越走越亲了。

“若羌发展我来数一数、说一说……”当天下午,在若羌镇新城社区,李秀兰、热艳古丽·卡德尔正带着社区文艺队的姐妹们上场,排练自编自导的舞蹈+快板秀《若羌腾飞在今朝》,她们将参加近期举办的演出活动。

有了村集体经济的支持,融情活动更滋润,村民们在融情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又能更好地资助村民培养好下一代。吾塔木乡村民吐迪古丽·库尔班将11亩红枣园流转出去后,来到股份合作社创办的枣安驿站酒店上班,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更有能力支持在喀什大学上学的儿子。

枣乡快板话丰收,紫燕归来檐下啾。

晓雪消融冰蕊润,春雷唤醒玉花酬。

渠中流水笛声伴,枝上清风秀色勾。

待到满园红果挂,赞歌千首绕琼楼。

将若羌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取得的成果,用一首中华诗词作一次形象概括,提炼成一首《七律·枣乡快板》代言诗,为该县方兴未艾的村集体经济鼓劲并代言。

>>短评

思辨赋能让发展更有质量

思辨也是一种优质资源,且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这种资源“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体里,一旦激活,就能吸聚并形成巨大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从众人拾柴火焰高到共同致富路上阔步行,需要热情,也需要这种叫思辨的思想。热情给具有思辨的思路赋予情怀和温度,这样的思辨思想更是一种化危为机、变被动为主动的艺术。

共同富裕是百年来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仅靠热情是不够的,加上思辨赋能的行动,更能有的放矢,看清自己的特色优势和短板,在取人之长中补己之短,在扬长避短中不断开拓新境界。

在高科技与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只有具备了这种思辨能力,才能在有所为、有所不为、聚力而为中,让靶向发力更精准,发展更有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