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4年,若羌县深谙教育为兴县之本,倾全县之力谋篇布局。强化师资,内培外引,让专业教师成为知识引路人;革新理念,融入前沿教学法,激活课堂活力;加大投入,崭新教学楼、智能设备纷纷落地。多管齐下,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稳定、优质发展的态势。
党建统领,凝聚教育发展“强动能”
坚持“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工作思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把党建势能转化为教育发展动能,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抓好“三会一课”制度,以召集人制度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10场次、党员集中学习37场次,主题团日108场次,书记讲专题党课、微党课26场次,举办教育工委党组织书记暨党务干务培训班2期,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2024年度新增入党积极分子11人,发展对象20人,新发展党员13人,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奠定坚实基础。持续开展“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每季度评选党员先锋岗4名,抓严抓实机关作风和服务效能双提升、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打造“以德立行·六红教育”“党建+五育‘枣娃好少年’”“玉润·红心”等14个党建品牌,开展“党建引领全员润心”“活力无限健体魄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运动会5场次,基层组织凝心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
思政引领,多元实践育时代新人
若羌县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通过创建文明校园、德育示范校、民族团结示范校等,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目前,全县已挂牌县级劳动实践基地1个、红色研学实践基地41个、援疆国学工作室1个,形成了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合发展的教育格局。
“筑基”——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若羌县实行“县级领导同上一堂思政课,责任督学讲思政课、书记校长‘听评讲’思政课”制度,涉及师生7000余名。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打造了7节特色精品思政课,并积极申报自治区级思政德育研究课题立项3个。
护校安园提档升级,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配备法治副校长26名,中小学开展模拟法庭3次905人、法治讲座76场次9358余人次、校外法治实践活动5次1326人次,建立法治宣传电子屏18个、法治文化墙56个、法治宣传栏70个、建立法律图书角71个。聚焦安全底线,让校园安全基础更加坚实。
书海漫行千卷,终要亲行祖国万里。若羌县组织“祖国情?中华情”研学活动、“三峡娃娃行”品牌公益活动夏令营和“冀疆少年手拉手鸿雁千里传真情”书信手拉手活动等,覆盖学生500余人。通过这些活动,将楼兰文化、胡杨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开设假期红领巾小课堂13个,每日辅导学生200余人。
若羌县中学行政办公室主任张进说:“这不是简单的研学,更是成长与学习的机遇。在此过程中,我们将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世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美好,成为行走在路上的思政课。”
创新赋能,多元发展结硕果
若羌县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坚持用创新赋能,用改革破局。大力实施幼儿园提质行动,组织9所幼儿园学前教师开展各类活动12场次,赋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搭建幼小衔接双向奔赴桥梁,实现科学衔接,家园共育。
推进“教育惠民”共享工程,开展“手拉手”结对互助5场次,新区学校与36团中学签订《兵地教育融合发展联盟友好学校成长协议书》。聚焦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发展,构建教育系统数据信息中心,投入58万元改扩建中高考标准化考场18间、指挥大屏1套,引入AI体质健康监测系统及教育系统智慧大脑监测平台。
若羌县中学学生艾斯玛·艾力说:“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式,AI机器不仅更加便捷,而且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测量结果。我们在参与体质监测时,数据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析对比,便于我们及时了解到自己的状态。”
同时,为培育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学生,学校推进课后服务“5+2”全覆盖,开设社团120余个,学生参与率达100%。2024年,若羌县在多项青少年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并成功入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州科技特色学校各1所。
在举办的若羌县第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推荐9项作品参加第38届新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自治区三等奖1个。参与北斗杯新疆区赛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2人、优秀奖2人,进入国赛4人(荣获三等奖)。
多措并举,夯实教育根基与师资力量
若羌县教育遍地开花,“硬实力”日趋完善。投入2.85亿元新建若羌县职业学校、第四小学、第四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70个,县中学高中部顺利搬迁,投入3000万元购置教育教学设备。先后投入2400余万元开展全县中小学食宿改造、校园文化建设等扩能强基工程,积极落实特殊教育专项资金30万元,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所。完善校园智慧食堂建设,对4所中小学安装22台智慧食堂人脸识别就餐刷卡系统,满足每日1700余名学生正常就餐。
抓好教育,要着力解决好“人”的问题。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准入、持证上岗等机制,全县专任教师100%持证上岗,六五周期继续教育全员达标。
制定《若羌县培养“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实施办法》,搭建覆盖全学科的教学研讨交流平台,选树名教师8名。积极申报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入选州级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成员20人。通过华山中学联合办学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热情。
依托援疆、集团化教育等资源,深化教育联盟,推进县中学与库尔勒实验中学、巴州第三中学等学校建立联盟交流桥梁,辐射带动全县义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参加若羌县第二届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其中5篇论文、2节微课、2个案例均获州级奖项。
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建立教师个人师德档案,教师行为日常管理进一步规范。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5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等事项,切实为教师“松绑”。
展望2025,若羌县将锚定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以赴让教育工作的各项标准迈向新高度、发展步伐实现新加速、整体质量收获新突破。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若羌县力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呈上一份更契合需求、更凸显公平、更高品质的教育答卷,稳步迈向“教育强县”的目标,于时代浪潮里,勾勒教育新宏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