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若羌县坚持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强力推进红枣产业、生态畜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种养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红枣产业全链条发展
若羌红枣,闻名遐迩。怎样进一步提升若羌红枣的品质和影响力,构建一条涵盖种植、精深加工及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促使若羌红枣走向国际市场
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红枣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全县红枣面积23.38万亩,其中:红枣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认证0.36万亩,2024年“品牌强度五力”最高的10个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传播力前10,2024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若羌红枣46.11亿元。”若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钟朋说道。从“卖原料”到“卖产品”,若羌红枣产业实现质的转变。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投入专项资金3亿元,建设以红枣为主导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园,目前,若羌有初加工企业10家,深加工企业5家,致力于研发枣浆、枣粉、枣醋、枣酒、红枣素、冻干品等一系列精深加工产品。
2024年若羌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预计达到78.59亿元,其中主导产业红枣产值达51.21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65.16%。预计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55万元。
畜牧产业高标准推进
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而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
2024年,若羌县对标对表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自治州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兴猪、扩羊、增牛”战略,号召龙头企业积极响应政策要求,高标准推进畜牧养殖场基础设施和附属配套设施建设,畜牧产业蒸蒸日上。
从单纯传统放牧到现代集中饲养,从追求数量到融入现代科技创新和现代经营方式,若羌县积极构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体系,通过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引导,深挖产业潜能,实现羌都天厚70万头生猪、羌都20万只肉羊(一期)、新疆羌都天都饲料有限公司60万吨饲料厂等项目建成投产,不断打好畜牧业提质增效“绿色牌”“特色牌”,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若羌县已培育以生猪为主导的5个特色养殖基地,形成了畜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县牲畜存栏42.657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9132吨、奶类产量86.6吨、禽蛋产量195.5吨。
设施农业和特色种养业不断完善
产业选得准,致富路更稳。若羌县不断完善特色种植养殖配套服务和政策扶持,进一步培育发展设施农业、区域内规模养殖、种植等特色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特色种植养殖之路,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今年以来,若羌县全力推进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投入生产,种植多种蔬菜,完成戈壁设施农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农牧民利用房前屋后种植露地蔬菜1494亩,实现蔬菜瓜果自给率达到85%,全县设施农业基地蔬菜瓜果产量达到1万吨。
在特色种养业方面,持续推进中草药种植,支持发展板蓝根、甘草、黑枸杞等中草药作物种植,确保种植面积稳定在3.84万亩,为县域精深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若羌县作为全疆二十个乡村振兴示范县之一,积极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一主三副”为主要思路,大力发展红枣产业、生态畜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种养业,通过一二三产的协调融合发展来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如今的若羌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提升,业态类型不断丰富,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广大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一幅幅村美、民富、业兴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若羌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