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采为纹曰锦,织素为纹曰绮”。锦是一种多彩的提花织物。以彩色经锦织出图案花纹的称织锦。丝路传奇,楼兰遗韵,子孙织锦,祈寿延孙。
此锦出土于楼兰,现馆藏于若羌县楼兰博物馆。为东汉经锦残片,纬线一色,经线用褐、黄、蓝三色显花,以瑞兽和变体云纹以及攀枝叶蔓的图案组成纹饰。纵间排列,间织隶书“大宜子孙”字样。虽有残缺,但瑞兽纹流畅并富有动感,图案色彩艳丽夺目,纹路十分细腻。此锦采用提花机以平纹经重组织就,制作工序复杂。这表明两汉以来织绣工艺已经日趋成熟,织布机和提花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生产出图案丰富,色彩艳丽的织锦精品。
这件大宜子孙锦的花样纹饰具有明显的汉代装饰艺术的风格。战国时期丝织品大多为比较单一的几何纹模式,而汉代丝织品增添了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吉祥文字等纹样,图案则更加丰富,在汉代,文字织锦成本高,用语也极为谨慎,带有吉祥语的织锦,多是朝廷命令或封赏赐赠。
2000多年前的汉代往返于楼兰道上的,有出使的使臣、赴任的官吏、戍屯的士兵、求法的僧侣,最重要的还有贸易的商队、离开长安后,一路穿过河西走廊,来到敦煌,再通过阳关或者玉门关,走出中原后遇到的第一站就是楼兰。在此意义上,楼兰扼守丝路要道,是连接中原和西方的必经之路。
织锦带有中原的气韵出塞西行,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彰显了新疆地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经由古老的丝路,中原与西域,以至更远的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延绵至今,见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历史相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